词语查 词语查
qiāng

羌笛

词性名词
  • 拼音qiāng dí
  • 注音ㄑ一ㄤ ㄉ一ˊ

词语解释

❶ 羌族簧管乐器,双管并在一起,每管各有六个音孔,上端装有竹簧口哨,竖着吹。

羌笛何须怨杨柳。——唐·王之涣《凉州词》诗。
胡琴琵琶与羌笛。——唐·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 (CyCha.COM)

a musical instrument of the Qiang; 由词语查词语查提供

引证解释

❶ 古代的管乐器。长二尺四寸,三孔或四孔。因出于 羌 中,故名。

唐 王之涣 《凉州词》之一:“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 玉门关。”
宋 沉括 《梦溪笔谈·乐律》:“笛有雅笛,有羌笛,其形制所始,旧説皆不同。”

国语辞典

❶ 乐器名。古时流行于塞外的一种笛子,长约四十余公分,最初为四音孔,后改为五音孔,可独奏或伴奏。因源出于少数民族羌族中,故称为「羌笛」。

近音词 / 同音词

相关组词

网络解释

羌族民间吹奏乐器。流传于四川羌族地区。古老的六声阶双管竖笛。据传为秦汉古羌人发明,故名。初用羊腿骨或鸟骨制成。今用当地油竹制成,方筷形,长约15~20厘米,粗如小指,两管并列,以细线绑紧,竹簧插于管头。